![[field:title/]](http://zsimg.zhaoshula.com/uploads/jbs3/m1697109740456.jpg)
死亡回响剧本案件线索(死亡回响结局故事复盘)
更新时间:2024-09-14 20:06
测评提到了剧本@死亡回响
剧本测评
“像是死亡,残留在世间,最后的回响” 何为推理?诡计之路又该如何发展?相信这是绝大 部分硬核创作者与玩家都在思考的问题。“盘本越来 越套路化”已经成为许多老玩家的槽点。但《死亡回 响》却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感觉! 丝滑而又自然的叙述性诡计√ 还记得我曾经在朋友圈里说过这么一件事,因为有 了场外逻辑,所以有了作者使用叙述性诡计误导读 者。因为读者开始防备叙述性诡计,所以有了恶意 叙诡刻意误导读者。归根结底,人之所以会中诡 计,是因为没有人能做到千日防贼。带着不想进坑 的想法体验任何一个诡计,到最后都只能与创作者 进行军备竞赛。 在叙述性诡计类型剧本层出不穷、更新迭代的今时 今日,玩家对于叙述性诡计的防备心理也到达了前 所未有的高度,不要说寻常可见的常规叙诡,即使 是一些携带了作者恶意而诞生的叙诡,在玩家精心 防范,咬文嚼字的揣摩之下,往往也无处遁形。但 凡文字存留了滑动空间,玩家便能很轻而易举地找 出其中能够形成叙诡的点,并将其隐藏含义解读出 来,从而让创作者的精心设计化为乌有。但这种做 法本质上属于阅读理解,甚至是为了找出可能存在 的“叙诡”而去这么理解。于是作者为了防杠,也为了 防跳关,只能舍弃掉文字中的留白,将信息说死, 而这也导致文本信息变得不再优美,宛若流水账一 般。再体验死亡回响之前,其实我也存在了对这部 分的担忧,毕竟从故事的角度上考虑,如何使文字 在保持叙述性诡计并无法跳关的情况下,还能充分 构建出当下应有的画面感是十分重要的事,但几位 老师做到了这些。整场游戏下来,文本都是如此自 然丝滑,一切浑然天成,仿佛本该如此。而当你通 过逻辑抽丝剥茧,发现他的另一面,你更会产生一 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重拾第一次体验叙述性诡计的 快乐。 新奇又刺激的互动性玩法√ 作为阴阳师系列的第四部作品,“寻灵“这一元素自然 也是必不可少。虽然我作为ob,无法亲身感受一下 与npc的互动,但从隔壁房间时不时传出的尖叫声, 以及公车玩家回来后的反应,都不难看出他们在恐 搜环节中的经历有多刺激。但更让我眼前一亮的 是,除了互动与刺激肾上腺素飙升,本作的恐搜环 节中还隐藏着许多关键信息,不再单纯只是为了衬 托氛围感而设计出来的环节。同时随机凶手的设计 也让整个游戏增添变数,让推理的维度并不只存在 于某一点上,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直面诡计。 脱离常规套路的无伪解答设计√ 正如前文我所提及的关于盘本越来越套路化这点。 在不少玩家眼中灰烬的作品似乎也与“伪解答”一词划 上等号。经常能听到不少玩家在玩本的过程中会有 意无意提到“这是伪解答,快过。“等下肯定有反 转。“诸如此类的相关话语。这是一种场外逻辑,但 在我看来也是一种非常不好又无可奈何的现象。“反 转“本身就是为了提高玩家体验,制造意料之外情理 之中的惊喜感而出现的产物。但当玩家经历的反转 套路足够多时,这一切就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。 “反转“不再惊喜,反而变成了玩家意料之内的负担。 注定要重盘一次的伪解答对大多数玩家而言并不能 激发出玩家的推理动力,反而成为了一种流程与公 式。 从《奇想列车》其实已经可以看出灰烬一直在尝试 做出一些脱离伪解答但同样也能产生意外感的剧 本,但《死亡回响》却着实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。 没有伪解答,你推理出来的东西永远是真的,并不 需要推翻重来,你前期为推理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 不会白费,你走的每一步都会成为你后期推理的坚 定基石。而整个故事,也并不是如同以往一般,推 翻错误认知重来一遍,而是一点点,去探寻那隐藏 在更深处的真相。 《七月十三日》2019一在那个对视角三刀两毒认刀 大会的年代开创了叙述性诡计作品先河。 《死者在幻夜中醒来》2022一带领了叙述性诡计的 潮流,堪称叙述性诡计大全。 《作者不详》2023一用浑然天成的文笔展现了什么 叫自然的结构叙诡,一个剧本,三本叙述性诡计作 品,以及全新的玩法。 《死亡回响》2024一全新的推理角度 期待最后的落地,也期待再下一部作品的到来。创作声明:内容包含虚构创作(内容中的情节存在虚构加工,仅供参考)
作者@神秘玩家